過去可以是痛苦的來源,但也會是成長的動力。 

過去可以是痛苦的來源,但也會是成長的動力。 

The past can be the source of pain, but it can also be what drives you to grow.

後來的我們 (Us and Them), 2018

#解憂電影院  No.333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 Hi 水ㄤ水某!

我結束了一段我沒辦法溝通的感情,跟我曾經在一起過的男生重新開始。曾經,他是個很了解我的男生,但因為太過了解熟悉再分開後,我跟他說我沒辦法在跟很熟悉的人相處。就這樣,我跟他把對彼此的感情壓在心底。

後來,我身邊的朋友一直說:那男生等了我這麼久為何不給他再ㄧ次機會?我很沒定力的答應他。可是,我不知道我是否做錯事了。原本很熟悉了解我的那個男生,重新相處在一起後,變的好陌生,覺得我們都不了解彼此,他也很愛玩電動,只要有電腦他其他都可以不管,無所謂。

每次跟他講到這個點,他就會說,隨便你怎麼想,不然我把電腦砸了。我怕,真的怕,因為他每次生氣就會砸東西,摔東西。怎麼溝通都無效。

請水ㄤ水某給我點見解。我與他每天吵每天鬧。我真的腦袋沒有辦法再思考。“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後來的我們》。

見清和小曉來自同一個村莊,為了出人頭地而來到了充滿了機會與挑戰的北京。原本兩人只是互有好感的朋友關係,但隨著相處兩人終於成為了情侶,並且一起朝著幸福的未來前進。

見清很有想法和天份,一心想要在遊戲業闖出名堂;但和小曉在一起之後,他的夢想卻暫時被擱置了。倒不是說他放棄了原本的夢想,而是說因為和小曉在一起之後,他將一切的重心轉移到了小曉身上;只要和小曉在一起,哪怕是擠小房間、吃泡麵,都沒關係。

但這樣『滿足』的心態,卻直接影響到了他在事業上的成就。當奮鬥的動力消失了之後,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工作沒有起色導致生活品質不佳、生活品質不佳導致兩人摩擦變多。心裡苦悶,不知如何抒發的見清埋首於電玩中。將試圖想要溝通的小曉拒之於門外。雖然兩人一直都彼此相愛,但是現實的殘酷卻使得他們漸行漸遠。

當兩人分開後,見清專注於遊戲設計上,也為自己創造了事業上的高峰。而小曉則是持續地關心見清在家鄉的老父親,也過著獨自一人的生活。

在電影的結局,我們看到兩人其實都還未從過去的遺憾走出來,對對方當時沒有積極地挽留這段感情,而深感怨懟。但至少他們也都從這一段感情中獲得了成長。不管是下定決心追求自己的熱情或是找到獨處的方式。

有時候在關係緊張的當下,再怎麼溝通也於事無補,因為在那個時間點上,有些心結就是打不開,是需要時間影響的。努力過了,還沒辦法扭轉的話,那就給彼此空間冷靜一下也好。或許要拉出了距離才能看清自己,也才能認清這段感情是否還有機會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