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解憂電影院

定義我們的,不是別人的看法,而是我們的行為。

逆光跳舞

定義我們的,不是別人的看法,而是我們的行為。

We are defined not by others’ opinions, but by our actions.

逆光飛翔 (Touch of the Light), 2012
噪咖專欄:http://bit.ly/2fpcrEy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明年的二月我將會和我弟弟一起去國外工作,只有我們三姐弟一起去打拼,但是有好多人都看不起我們可以吃苦的自力更生。從小到大好多親戚都會拿我們來比較,雖然成績生活工作都不比親戚們優秀,但是我們並沒有覺得自卑,因為父母永遠都把最好的都給我們。

這一次會是我們第一次離開家裡、離開父母去遙遠的地方呆五年。我們三人年紀不大,害怕的是其他人的閒言閒語導致我們沒有了那份捱苦的信心。不想被他人看不起:看不起自己、看不起父母。

該怎麼辦呢?出國工作的決定很倉促,所以親戚們都認為只會自討苦吃。一直破我們冷水,請問有沒有一部電影可以幫我們打氣呢?”

我們推薦的《逆光飛翔》 (Touch of the Light) 是一部喜愛彈琴的男孩與喜愛跳舞的女孩的故事。

黃裕翔,是一名盲人鋼琴家,這個故事改編自他真實的經歷。裕翔在追求夢想的一路上,因為眼盲,承受許多冷言冷語,就算自己努力獲獎了,還是有人諷刺說因為眼盲才能拿獎。從此因為別人的看法他更是裹足不前,即便他這麼愛音樂,卻也無法勇敢地

抒發、表現。後來,他遇到了小潔,一個熱愛舞蹈卻因為家庭因素而無法放心學舞的女孩,也是因為別人的看法,而不再勇敢飛翔,但因為兩人的相知相惜、相互鼓勵,終於突破自己的心防,勇敢追求夢想。

很喜歡電影裡小潔鼓勵裕翔的這段話:

『我想每個人的存在都是有他的原因,因為有你,讓我相信我所遭遇的一切並不是在阻擋我的前進,而是要讓我下定更大的決心。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有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地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當別人小看了自己,形成了前進的阻礙,那麼就努力地表現出來讓別人注意到自己。

但是,努力並不是為了要證明別人是錯的,或是嚥不下一口氣,因為你是為自己而活。想通了這點,別人的風言風語,都不該動搖了你的意志。

請回想一下,你是為了誰在打拼?是自己與愛的人吧?

你們三姊弟能一起在異鄉,做為彼此的依靠,就像男女主角一樣,作為彼此迷失時的燈塔,是幸運的。離家的那段時光會成為你一生中回味不已的經歷,也會造就未來的你。但請記得,這也意味著父母的放手與犧牲更是珍貴。

劇中舞蹈老師對著小潔教舞時也說了一句話:『也許我一直照著別人的方向飛,可是這次,我想要用我的方式飛翔一次。』

So make it count!

把那些最好和最壞的時光全部加起來,就是你的人生。

a-one-and-a-two_girl

把那些最好和最壞的時光全部加起來,就是你的人生。

Your life is the sum of everything that’s happened to you, whether good or bad.

一一 (A One and a Two), 2000
噪咖專欄:http://bit.ly/2fwlu4g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尢水某你好!我很迷惘,不管是在工作上,還是感情上,渾渾噩噩度日。與家人也不太親近。同事間也有些隔閡。唯一能夠吐露心事的對象,大概就是以前的同學了。

但每次相聚,談到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煩惱挑戰,大家似乎也都很困惑,往往都說人生就是這樣能怎麼辦?但水尢水某,你們也是這樣覺得嗎?這就是成長必經的過程嗎?那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些煩惱?”

今年BBC 評選出21世紀百大必看電影(BBC Culture’s 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其中,楊德昌的《一一》榮登第8名,是台灣導演中排名最高的。這部片當年也獲得許多國際影展大獎。

電影故事描寫的是台北的一個尋常家庭,這一家人各自在人生不同的階段,在生活中所經歷的感情起落與掙扎困惑。吳念真扮演其中父親的角色,正值壯年,有一雙兒女,上有高堂,不僅工作遇到兩難,感情更是遇到挑戰。這部片特別的是,隨著父親中年困惑的角度帶到了其家人各自的紛紛擾擾,妻子的家人吵吵鬧鬧、丈母娘年老不適需要人照顧、青春期女兒陷入三角習題、小兒子在小學裡也有自己的困擾,回到自己,身為一家之主,面對著更多無解的人生難題。

相信不同年齡、背景的讀者看到這,應該會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一定都會遇到不同的煩惱,一直到老,永不停歇。

而往往在當下,自己會陷入在自身的問題裡,不可自拔,故而沒注意到,原來親如家人,也因他們各自的煩惱感到孤獨無助。但這就是家人、伴侶、朋友等等人際網絡互相幫助的契機。

沒有錯,沒人知道答案,經常許久的抒發、討論,最終都是以感嘆人生結尾。但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勇敢說出口,也就有機會能夠聽到自己以外的聲音、看到自己以外的人生足以形成借鏡,沒有正解,卻有啟發。我們夫妻倆除了與家人朋友傾訴我們的煩惱,也試圖從電影與讀者中找到類似的身影,試圖擷取靈感。

『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是很重要的』,這是提醒自己,也是幫助他人。人生不就是這樣起起落落嗎?但我們擁有的就是身邊跟自己一樣困惑但還是抱持著希望的人們。

我們就在最好的時光、最壞的時光中,擁有彼此,也寫下了人生。
最美的,就是在這些時光中,找到自己的意義;離開時,留下些什麼。

愛,不是改變對方,而是一起成長。

17-again_dance

愛,不是改變對方,而是一起成長。

Love isn’t about changing each other; it’s about growing together.

回到17歲 (17 Again), 2009
噪咖專欄:http://bit.ly/2g0NQmO

收到一位讀者來信,內文節錄如下:

“你好,我是已踏入社會幾年的女生,對象是一個正在念研究所的男生。我們從過去經歷分手後又再度復合,不過感情摩擦難免,我們之間出現了一些價值觀偏差,比如我先工作賺錢他沒有,所以他很努力想趕快畢業,不過課業壓力大,有時想找他聊天或見面都因為他的情緒而導致我們吵架,甚至有些價值觀不同而鬧脾氣。

每次吵架都會想到是不是不適合彼此,是不是只是磨合期?還是真的該分開?我為了他無意中的一句去改變我自己,可另一方面我也希望他能聽我說,我覺得他某些習慣或觀念是不正確的,而想要導正他讓他生活是多點謹慎、安全跟成熟度,每一次吵架我們都是先生氣,但每次發現他錯的時候,又會說對不起啦,情緒比較不好等等的…

我不知道我該承受還是繼續很像媽媽般的說教,不知道有沒有電影是告訴我遇到自己疑惑的對象想走長遠的,到底該找成熟度夠,還是我該繼續這樣陪伴彼此下去?“

相信很多讀者看到這篇來信會覺得心有戚戚焉,水某也是。一般來說,除非雙方成長經歷極度相似,人格發展速度或類型也相當,否則一段關係裡,方方面面一定會不同步。而在異性戀中,通常感覺女方走在比較前面,在台灣可能更普遍,因為女生進入職場一兩年了,男方也才剛退伍,本來進入社會的起跑點不同,也就能夠諒解在某些觀念上會有差距。

水某可以體會在感情中的『說教』很累,但經過幾年的練習,我發現學習『包容』更難。

說教,說穿了是宣揚自己心中的價值,要對方照著辦。很簡單,口說自己心中想之事,誰都辦得到。

包容,卻是耐心理解對方的狀態、發揮同理心、並有意識地克制自己將話語緩緩說、換個方式說。

一個事實我們需要體認:每個人由於成長經歷不同,其認知與成熟度就會不盡相同,就像是雙人共舞一樣,有人天資高學舞步快,有人就是比較笨拙,需要另一半耐心等待、帶領舞步。等到對方也進入狀況了,共舞的默契就漸漸培養起來了。

結婚五年了,我與水尢從遠距離戀愛,到結婚、兩人轉職…經歷過種種難關挑戰,才漸漸將默契建立起來,開始同步向前邁進。以前,我走得比較快。現在,在某些層面上,卻是他牽著不斷回首的我,緩緩向前。但即便如此,磨合不曾停過。

我推薦《回到17歲》,這部電影敘述一位男主角年近四十,但心智成熟度還是停留在過去,總是怨嘆自己過於早婚生子,而犧牲了年少時的大好前程。但有一天他卻變成了17歲的自己,為了扭轉當年的遺憾,於是回到以前就讀的學校,進入籃球隊參與選秀。卻也就近與一雙兒女與即將離婚的妻子互動,才發現深愛著妻子與家人自己,十幾年來,虧待了他們,僅是因為自己沒有跟著成長而漸漸落後在心愛的人身後….

在感情中,不管你是那個拖著另一半往前行的,或是苦苦在後追趕的,有一句話想送給你:

能長久的感情不是不會變,而是會隨著你們的成長一起改變。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