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解憂電影院

我們總在真愛中找到勇氣,眼淚下慢慢茁壯,心碎後開始成長。

我們總在真愛中找到勇氣,眼淚下慢慢茁壯,心碎後開始成長。

True love gives us courage, tears make us strong, and heartbreaks help us grow. 

愛,那時此刻  (The History of Love), 2017
噪咖專欄:http://bit.ly/2peNZIx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 Dear水某 ,最近我遇到了一個男孩,男孩原本在班上有個女朋友,但在我加入之後不久後分手了。後來我跟那個女孩變成好朋友,女孩也交到了另一個男朋友。但是女孩的另一個男朋友原本和男孩是很好很好的兄弟,在女孩和他分手後彼此都不再說話。而我和他們三個人都是好朋友。

後來和男孩的關係變得很好,常跟他吃宵夜或是看夜景。但我都知道,我的陪伴只是朋友的陪伴:我戴的安全帽是女孩留下來的。但我不知道,這樣的陪伴只是我們都很孤單?還是單純是朋友?但是最近我感覺到了他的追求⋯⋯

我很猶豫我該答應還是把界線畫在朋友之間?他不知道我的前男友也在班上,而我跟他的前女友是好朋友。我該做什麼樣的選擇。

我不知道他對我是喜歡?還是只是我剛好可以陪伴他?而我也不知道我們在一起了,只是因為他也剛好可以陪伴我。

一段感情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是陪伴?是真正互相喜歡?還是像水某說的一樣 多些碰撞,多去嘗試? “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愛,那時此刻》(The History of Love)。

波蘭猶太人李奧,因為二戰納粹入侵村莊,逼得他與愛人艾瑪別離。與艾瑪失去聯繫的他,還是相信著艾瑪在美國等著他過去展開兩人新的生活。

戰爭無情,而艾瑪因為已經懷有身孕,隻身一人的她,等不到李奧的音訊,無奈之下只得另嫁他人,至少讓孩子不會成為孤兒並流離失所。

終於跋涉千里來到美國,歷經千辛萬苦,李奧找到了艾瑪,這張劇照就是艾瑪開門後驚喜地見到李奧,卻又不知道如何啟齒自己已經嫁做人婦,並決定不讓李奧與孩子相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爭議。

因為愛,李奧尊重艾瑪的決定與現況,傷心之餘,卻與艾瑪保持聯絡,隨時關心她的狀況,一直到老,李奧都未婚,甚至在艾瑪住院時,每日秘密探望,從不間斷。

愛的目的,是生命希望,讓你有勇氣去面對未知的未來,期間就算爭執、最終就算心碎,你也會從中學習成長,變成更成熟、更好的人。這就是感情的意義。

李奧與艾瑪的愛,是在大時代下的犧牲品,但兩人卻能昇華這樣難得的愛,用他們有共識的方式去互相陪伴、扶持,信守承諾。

你可能會問,要如何才能找到這樣的真愛?我們沒有答案,因為找愛不像是課堂作業一樣,按部就班就能準時交出好成績,它需要你投身去實作,去親自體會了。

最不值得的,就是把不夠用的時間拿來取悅根本不重要的人。

最不值得的,就是把不夠用的時間拿來取悅根本不重要的人。

The most unwise way to spend your valuable time is trying to please someone who doesn’t matter.

破處女王 (Easy A), 2010
噪咖專欄:http://bit.ly/2qCpF3B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親愛的水尢、水某:

你們好!我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正是處於對很多事物都感到迷惘的階段,不過我始終對人際關係方面感到最不知所措。

我自小就不太懂如何去結交朋友或與他人做朋友,好像有一種始終不能融入的感覺,所以我向來都是沒什麼朋友。有時當別人問我為什麼不跟朋友去旅行時,我都是一臉尷尬。很多女生都有要好的閨蜜,一起做很多瘋狂的事情,在這段青春中留下美好的回憶,但我並沒有,所以我經常都很羨慕別人。

有一個我曾經以為她是我的閨蜜的朋友,過去經常都是我主動聯絡她保持聯繫,我一直覺得自己在她心中比不上她的其他閨蜜,但令我感到最失望的是以下發生的這件事。我約她去旅行,她說沒有錢,所以不能跟我一起去。但她在隔了大概幾個月左右就和其他閨蜜去了旅行,還是當初我約她去的那個地方。於是我就跟她說了我的感受,而我得到的回覆只是『你喜歡怎麼想就怎麼想』。

我知道自己有些自私,所以我知道她是一個不喜歡解釋的人,但我仍是想跟她問一個解釋,後來就算我再主動聯繫她及跟她道歉,她都是很久才回覆甚至不回覆我。這件事真是令我難過了很久,所以我來信向你們傾訴,因為我真不知道可以和誰傾訴。所以希望你們能看見我的來信,推薦一部電影和一些建議給我,謝謝。

P.s:真心喜歡你們的專頁,你們經常帶給我很多鼓勵,我會繼續支持你們。“

其實每個人都在找歸屬感,不斷地藉由與朋友的互動,去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希望能找到情感的支持。

但這個過程很不容易,往往人會來來去去:可能頻率不對、可能不是雙方都有心經營、也可能因為曾經分開而漸行漸遠。所以你並不孤獨。這是每個人都會面對的課題,就連現在的我們,三十好幾了,認識的人很多,但摯友卻沒幾個。

我們推薦這部校園經典,艾瑪史東主演的《破處女王》(Easy A)。

片中的主角Olive是一個富有正義感與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高中女孩。某日因為不忍看到同志朋友被欺負而挺身而出,讓她意外被謠傳成專門幫處男同學們”轉大人”的破處女王。Olive試著跟自己的閨蜜澄清,但她說什麼也不信。之後,她乾脆順其自然,想說終有一天大家不會再討論這個話題。沒想到在校園內,八卦沒有終止的一天。就連老師,都開始評論她。所以為了賭氣,也為了幫助其他被霸凌的男性同學,她變本加厲,任由大家謠傳她又跟誰上床,並將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甚至還在胸口別上了代表著”通姦 (Adultery)”的紅色字母A,然後藉由武裝自己來掩飾受傷寂寞的感覺。

這個劇照,是有一個基督敬拜社團團長,認為Olive需要被『上帝醫治』,進而主動邀約她加入社團,而無奈地面對這份『因同情而生的熱情』,Olive覺得自己好不容易找到某種歸屬感,開始努力迎合對方,卻同時感到很辛苦又徬徨。

其實若對方不想解釋,那就算了。若她真的是值得深交的好友,當你努力過後,應該要獲得同樣的回饋。或許你的個性比較慢熱,也或許只是還沒遇到頻率相通的朋友而已。試著把心情放鬆,自然而然這個自在輕鬆的你,會吸引一些人跟你互動的。

不管對與錯而只在乎別人怎麼說,叫做懦弱;不管別人怎麼說而只在乎對與錯,叫做勇敢。

不管對與錯而只在乎別人怎麼說,叫做懦弱;不管別人怎麼說而只在乎對與錯,叫做勇敢。  

The weak do what they are told regardless of what is right, the brave do what is right regardless of what they are told.

神奇大隊長 (Captain Fantastic), 2017
噪咖專欄:http://bit.ly/2pxYw4r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親愛的水ㄤ水某:我是一個別人眼中明星高中生。最近面臨了很重要的人生選擇階段,我為此頗為煩惱,就是其實我並沒有很想高中一畢業就去馬上唸大學,一是因為現在並沒有找到我很想學的東西,而我認為隨便找一個學校進去,很冒犯這個科系和老師們、裡面真心向學的同學,還有我的人生。

二是因為我早在幾年前就有心想嘗試看看外國流行的Gap year,我想先靠著打工一兩年賺錢,去國外看看,我已經找到一個不錯的出國管道,只不過在那之前得先克服語言跟金錢的問題。

三則是要先提及我在這所高中過得其實很不愉快,也不是說真的遇到什麼很糟糕的人被霸凌還是什麼的,但就是我和這裡人的價值觀相差不少,有時候感到難以融入,再加上我對學習也不是很熱衷,成績在學校也不太理想,綜合所有,我在高中時期其實過得挺抑鬱的,而生理影響心理,造成我現在的身體狀況也不太良好,我不認為這樣的我適合馬上進入大學,老實說就是我已經對“學生”這個角色有點厭倦了,我只是希望在經歷了12年的學生生涯我現在可以有機會先休息一下。

而現在的問題就是父母親其實很不贊成,而大部分我周遭這些明星高中的孩子,沒有一個人是真心覺得這是可行的,畢竟我和那些休學去學一技之長或追求興趣的人不同,我只是一個因為沒有目標而停下來的人,很難肯定我能夠很快找到目標,回到他們認為的“正常”人生軌道。而這個社會其實很複雜,我有可能在這當中迷失了方向,或者因為人類的惰性而沉淪。

說實話他們指出這些也讓原本很肯定的我重新感到徬徨,我認為我是有勇氣可以不顧大家異樣眼光去追逐理想,可是我不能肯定現實真的會如我所想的美好,而在我面對那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時還能夠找到我所要去的地方、實踐我的價值。

我很想知道有沒有什麼可以引起我共鳴的類似情況的電影可以讓我看看,或者是可以給我正面能量的勵志電影,我現在很需要從別人的經驗學習,謝謝你們。“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神奇大隊長》(Captain Fantastic)。

班與妻子厭惡現代物質掛帥的社會,也為了要幫助妻子休養生息,希望能幫助舒緩精神疾病,兩人遠離城市,到山中過著烏托邦式的生活。他們自給自足,同時讓六個年紀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家自學,接受各式各樣不同的技能訓練,精通政治、文學、科學、哲學、搏擊、打獵等等。他們十分驕傲自己能撫養出六個『哲人王』孩子。但好景不常,妻子最終因為精神疾病還是在醫院自殺離世了。班的岳父母與班卻在如何舉行喪禮上出現了衝突,而岳父更是堅持要將孩子們留在『文明社會』中,失去摯愛的班,此時又不小心讓孩子受傷,不禁開始自我懷疑自身的信念是否是對的。而愛孩子,是否只有一種方式⋯⋯

因為篇幅問題,不得已刪了你的部份來信。在原信中,你分析的非常清楚:父母與同學反對的原因,以及自己徬徨需要解答的點是什麼。

所以從我的角度看,你的邏輯思考與理性分析能力已經有一定的水準,看來也詢問過多方意見,也具有開放的心態,願意去傾聽他人意見。這些都很好!

但其中卻有一個盲點,那就是:從他人的經驗中,你是找不到自己的未來的。

不管是父母,或是從我們這裡,都僅能告訴你『過去發生什麼事的時候,我們用了什麼方法解決了』。但那些,不代表在現在或是未來還可以適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好了,請問十年前,有人可以預測社群平台今天是如何改變整個世界的嗎?大概只有趨勢專家,還有『電影的想像』吧?!所以,能有電影能夠讓我們從中找尋靈感與同理心是很棒的!

但抱歉,我也沒有答案,只能從電影裡解讀別人的故事,來供你參考。班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確認自己要的生活模式,也堅信自己的價值觀是對的。所以他在面對外界的質疑時,往往勇敢捍衛自身信念,也不擔心別人怎麼看他。

但是外表下的堅強,其實有顆細膩的心,因為孩子,他時常自問:自己是否為了孩子在做對的事?自己是否太過極端?甚或是有沒有問過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最後,他選擇了讓孩子留在外公身邊,去體驗他們從未自主選擇過的生活,而一個人離開⋯⋯

若你對於未來還沒有一個很清楚的輪廓,只能邊走邊修正,沒有人能夠給你正確解答、或是減少多少變數。有沒有大學履歷,或是任何的證書,老實說,那都是其次。重要的永遠都是實質拿在手上的東西:心態、勇氣、實力、以及變通能力。只要你學會運用這些去找尋人生方向,不管人在校或是在職,甚或是旅行,差別都不大,因為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有自信能夠靠一己之力去面對挑戰。這才是『成功與幸福的本質』。

片尾,躲在車上的孩子們給了父親一個驚喜,告訴他,只要是對的事就要堅持到底,於是他們去將母親的遺體帶回,用母親生前想要的方式,歡歡喜喜地告別她,而班也嘗試讓孩子體驗一個更平衡的生活方式,而他也學習到:事情的對與錯,沒有絕對,也應該要與時並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