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解憂電影院

你不說,我也懂,叫做默契;我說了,你不懂,叫做無奈;我不說,你不懂,叫做距離。

你不說,我也懂,叫做默契;我說了,你不懂,叫做無奈;我不說,你不懂,叫做距離。

The things that I understand when you don’t say are called rapport; the thing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when I say are called helplessness; the things that you don’t understand when I don’t say are called distance.

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2013
噪咖專欄:http://bit.ly/2s6TgWt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ㄤ水某您們好,追蹤了你們的IG很長一段時間,每次總能從你們推薦的話語中得到不同的想法,真的超級喜歡你們的!最近在感情上遇到了一些問題,想請你們給我一些建議~~先謝謝你們耐心看完!

我現在是個大四生,男朋友已經出社會了,最近他說「他需要時間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因為我現在還沒畢業,所以很多事情都無法跟上他的腳步」,他沒有明確的提出「分手」兩個字,只說他現在想一個人做他想做的事,等我明年考完試再看看,我的解讀是⋯⋯應該是彼此分開一段時間,各自去為各自的未來打拼。

這讓我覺得或許未來我們之間是有可能的⋯⋯我沒有多說什麼,因為總覺得只是暫時的而已,雖然不知道未來的結果會不會真的重新在一起,只是我現在好難適應,一直試著調整自己。而且我很害怕這短暫的分開以後感情淡了就真的結束了。在這中間除非必要,可能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有機會跟他聯絡,很怕太久沒聯絡以後就淡了。我知道就是好好的充實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只是這段關係結束的太突然、有些困惑。讓我有點不知道問題點在哪,好像就是礙於現實,目前無力改變什麼,只好接受。
可以請你們給我一點建議嗎?最後再度謝謝水ㄤ水某讀完這麼長的文字 “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這是非常特別的系列電影,導演為了要呈現一段感情中,男女的觀點與心態不同,特地從丈夫與妻子的角度拍了兩個版本的電影,但兩部片都是在敘述妻子某天的突然離家出走,讓觀眾隨著兩人各自的角度去回想出走的原因與後續發展。而這部是從丈夫的角度所拍攝的。

建議你先從丈夫的角度去看,一邊看一邊去感受被拋棄的丈夫的手足無措以及一頭霧水,但慢慢地你會看見一些端倪與線索,那些丈夫若是留心一點就會發現的問題根源。接著推薦你去看另一部從妻子的視角所拍攝的片,你會發現,原來兩人曾有過一個孩子,但在孩子離開過後,兩人並未好好談過這個心結,而丈夫從小到大習慣閃躲問題的習慣,讓妻子無法排解傷心的情緒。而妻子卻又不願意一次又一次辛苦衝撞丈夫的心房。兩人於是累積了深深的一條鴻溝,就此決裂。

你們的問題很明顯就是在『溝通』,看來兩人並沒有坦誠彼此心裡的話,或是並未真正理解彼此,所以才會有令人錯愕的結束。無論如何,就算未來不能在一起,建議你還是要去理解他離開真正的原因為何,未來才能帶著自信繼續下一段感情。

自我的價值是發自內心的;別人雖然不能給你,但也絕對無法拿走。

自我的價值是發自內心的;別人雖然不能給你,但也絕對無法拿走。

Self-worth comes from the inside; although it can’t be given, it also can’t be taken away.

NY單身日記 (Maggie’s Plan), 2015
噪咖專欄:http://bit.ly/2rmJOzB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哈囉,水某水尢∼我一直都有在關注你們介紹的電影,很喜歡你們分享的故事和電影,我也想跟你們說我的一些事,希望你們能不能推薦一部電影給我。

我和我的男友,我們在一起幾個月了,我們兩個都是同個項目的運動選手,我們都還是學生,只是不同學校,最近我們因為一些事,討論我們之間的事,我的運動成就比他高很多,他告訴我,他和我在一起有無形的壓力和壓迫感,他說我不是一般人,我們的生活圈不同,他覺得我們不止存在有實際上的距離還有心裡的距離。

他常開玩笑說妳偶爾要下凡,看看人間疾苦,一直以來,遠距離對我們就是個考驗,加上生活上、成績上,我也一直害怕我會造成他無形的壓迫感,我也細心呵護,不過沒想到還是讓他有這種感覺。現在的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也想知道還有沒有情侶是像我們這樣遠距離備受考驗的。謝謝你們看完我的故事,期待你們的回覆。“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NY單身日記》(Maggie’s Plan)。

Maggie是一個對感情感到很困惑的單身女子,沒有另一半卻渴望擁有孩子的她決定借精生子。就在此時,Maggie卻愛上了一個懷才不遇的已婚作家John,兩人於是展開了一場不倫戀。但逼走了元配之後,身為小三的Maggie與John一同撫養孩子幾年後卻開始後悔了,於是她想了另一個計畫:聯合當初的元配,一起設計自己的丈夫,讓他回到元配身邊。最後繞了一圈,她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當時一開始的念頭,也就是自己擁有一個孩子,而她其實也早就完成這個計畫,甚至不需要與John在一起。

Maggie對自己想要什麼其實很困惑,所以當想要孩子的她,不確定需不需要婚姻時,遇到一個似乎對於所有事情都很有見解,並總是頭頭是道的John,其實只是因為一時衝動,覺得有一個人能夠帶領著她其實很好,自己好像也需要這樣才知道接下來的方向。於是她才與John結縭。

兩人在一起,需要包容與遷就對方。但,這並不代表你需要去壓抑自己的價值與人格特質。如果這就是你,他可以給你建議,卻也需要欣賞你的本質。或許某種層面,你與Maggie是相似的,因為對自己的定位與需求不是那麼清楚,於是很容易自我懷疑與搖擺了。

一個好的伴侶應該是能夠讓你放心做自己,時不時提醒你可以變得更好而已,不應該在彼此之間會有所顧忌與心結才是喔。

因為是你的夢想,再多人笑你也不會在意,再多失敗你也不會放棄。

因為是你的夢想,再多人笑你也不會在意,再多失敗你也不會放棄。

Frustrations and setbacks can never stop you if it is truly your dream.

飛躍奇蹟 (Eddie the Eagle), 2016
噪咖專欄:http://bit.ly/2s06Qcn

讀者來信,節錄如下:

“水尢水某:你們好,我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大學讀的是政治系,在未來出路上難免較窄,除了父母擔心之外,我自己其實更煩惱未來該如何是好,因為我發現自己對於繼續學習政治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尚未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除了英語不錯,我幾乎沒有所謂可以謀生的“一技之長”。

最近一直渾渾噩噩的過一天算一天,偶爾投投履歷安慰自己有在做事,當時的我非常迷惘,直到去參與水尢的演講。演講中,水尢提到了“搖滾教室”以及“哪啊哪啊~神去村“這兩部電影,當時他說,人必須要有自己熱衷的事,但是就算還沒有夢想也沒關係,只是還沒找到心動的舞台而已。於是我把電影找來看,很幸運的在那之後發現了自己的興趣:攝影、剪輯。

今年初,我開始養成觀看Youtube的習慣,特別是對Vlog形式的記錄產生興趣,看著看著,開始有一股想嘗試做Youtuber的衝動,於是自學剪輯,把自己今年出國旅遊的紀錄剪輯成短片並上傳,雖然至今沒有很多觀看次數,但是獲得的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

於是,我把希望念影像方面研究所的決定告訴父母,我的母親非常生氣,她認為我從小到大唸的都是很好的國立學校,為什麼從選擇政治系那一刻開始走“歪路”,她認爲,政治系已經很差了,除了考公務員或是外交官,別無其他“出人頭地”的選擇,現在的我讓她很沒面子,只是一個沒有能力、無法在親友間提起的兒子。

而我的父親也很失望,他告訴我這是一個將來會十分辛苦並且薪水低的工作,但是他提出條件,只要我同時準備外交研究所的考試,他就同意我嘗試考取藝術大學的研究所。談話中,父親也說,我常常很多事情瞞著他們,自己埋頭苦幹,等到出了大問題,紙包不住火才讓他們知道,他不懂為什麼我不願意跟他們溝通,然而我無法說出口的原因是:幾乎每次我的提案都會被反駁,就算只是要和同學出遊吃飯,也會被罵、被念,長久以來讓我養成了乾脆直接去做,不要被發現就好了的習慣。同時,雖然我喜歡台灣這塊土地,這樣的生活也讓我很想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生活,逃離這個地方。 “

我們推薦的電影是《飛躍奇蹟》(Eddie the Eagle)。

故事敘述1988年冬季奧運中英國唯一一位跳台滑雪選手 Eddie “The Eagle” Edwards,為了一圓自己參加奧運的決心,即便所有人都不看好他,沒有過人天份或是顯赫背景的他,還是不斷嘗試:不能參加奧運,那就參加冬季奧運,滑雪不擅長,那就找別的項目去參加。最後,他的精神也感動了無數的人。

其實我們在《跟著心中的孩子,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這本新書中,就將這部電影與動畫怪獸大學拿來做比較,發現主角都是在世人眼中不被看好,但在歷經重重打壓與困難之後,才慢慢認清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所以我們為這兩部片寫了一個註解:『在追夢的路上,要堅持的是你的決心,要變通的是你的方法。

父母因為面對未知,會沒有安全感,擔心你無法自立,或許也跟你很多事不事先溝通去調整他們期待值也是相關的,所以首先,開誠布公地跟他們說明為何你一直以來都跳過他們,並且(用誠懇謙虛的語氣)請求他們跟你一起改進,斬斷這個『不溝通的惡性循環』。

接著,有關研究所到底要唸哪個科系,我倒建議你可以換個角度去談,並不是緊扣著你要做『你有熱情的事』,畢竟有熱情的事不一定等於有飯吃(而對於父母而言,這更實際),你可以換個角度去溝通現在以及未來就業市場的需求:就是雙重或多重專業的結合。這已經不是所謂專才與通才的辯論路線了,我並非趨勢專家,而是這個世界實在變動得太快,若專研一個領域,除非那個領域尚未飽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又或者你的競爭優勢很強(這時候就可以把熱情給置入進來談了),否則你很容易成為在紅海裡被邊緣化的小角色,會更辛苦的。

說到這,畢竟只憑一封來信,我沒有你自己以及父母了解你。以上的建議是我在業界的觀察心得而已,僅供參考,並非絕對。你的優勢就是年輕,盡量去嘗試,才能認清自己的潛能。而父母永遠是為孩子好的,所以只要讓他們放心,對你的冒險有心理準備,相信他們也會調整自己的期待值的。